【必備】反思周記范文合集七篇
時光匆匆,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我們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時候好好地記錄在周記中了。你所見過的周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反思周記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反思周記 篇1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從事教學實踐后回過頭來思索過去自己做過或者經歷過的教學活動,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指導今后的工作。明確教學反思能力的意義、反思的內容對于提高教學反思能力有重要意義。
一、 教學反思的意義
1. 教學反思以打破傳統(tǒng)教學重建新的教學觀為目的
傳統(tǒng)教學往往只是關注教育的結果,忽視了學生的經驗和經歷,教師應從啟發(fā)學生自己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成為真正意義的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創(chuàng)造者的角度,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超越權威,促使學生得以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2. 教學反思以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為目的
改變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勢在必行的教學方式。
3. 教學反思以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為目的
以往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教師“滿堂灌”根本不可
能充分激活學生的思維,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與智慧交流無法實現(xiàn)。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反思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持之以恒的審視教學的過程,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二、 教學反思的方法
1. 在教學實踐中自我反思
教師在每一堂課結束后,要認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學設計取得了預期成果,哪些精彩片段值得仔細咀嚼,哪些突發(fā)問題讓你措手不及,哪些環(huán)節(jié)的掌握有待今后改進等等。同時,認真進行反思記載,主要記錄:
(1)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jié)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即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因為對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來講, 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并有意識的貫穿于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
(2)教學活動是否有“溝通”和“合作”
教學活動作為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
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為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中,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
(3)是否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他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xiàn),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開發(fā)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而是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fā)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后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是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tǒng)一體。
(4)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各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光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滿堂電”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變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何在?對于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并對癥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
疏漏失誤之處,對他們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進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今后在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5)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景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chuàng)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于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發(fā)出創(chuàng)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的信息加以重組整合,并借機引發(fā)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6)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稟賦優(yōu)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斗妍,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中等學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因此,無論是情景的創(chuàng)設還是內容的呈現(xiàn),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為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因為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盡可能的創(chuàng)設條件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fā)展。
(7)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偽探究”
有的探究性學習只表現(xiàn)在問題的探究上,只要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刻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中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后,教師一擊掌,學生的討論嘎然而止。再由學生中的“老面孔”優(yōu)等生發(fā)言。至于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就不得而知。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偽探究”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fā)言的權利。
2. 在理論學習中自我反思
教師要如饑似渴地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并自覺地運用理論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在學習中深刻反思、認真消化、并付諸于實踐。先進的理論往往能讓我們感受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我們的教學進入新的境界。 沒有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和豐厚的知識儲存是不能登堂入室、達到高屋建瓴的教學境界的。
反思周記 篇2教師繼續(xù)教育是教師教 ……此處隱藏3052個字……態(tài),都給每一位學生提供了充分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空間。它的成效不在于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使人類群體的智力資源有效轉化為個體智力資源,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因此,作為教師應有創(chuàng)造力,以不斷優(yōu)化課程結構,創(chuàng)造充滿活力與和諧氣氛的教學環(huán)境,有效地開發(fā)學生的智慧,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人格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反思周記 篇5世界上沒有失敗,只有暫時的停止成功。是啊,現(xiàn)實的確如這句話所說那一樣:“只有暫時的停止成功”今天下午我參加了一年一度的秋季運動會,雖然我輸的很慘,也非常不高興,但是我還是為我們班那些獲得冠軍名次的人而喝彩。因為我堅信: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其實面對這次的臨場失誤我也想了好多,以前我總是認為我的跳遠技術水平還是比教高的,可以說是打便我們班的所有女生,當然還有許多男生是不可輕易戰(zhàn)勝的??墒堑搅苏嬲膽?zhàn)場上,我卻好像慌了神,一邊跑步還一邊想,跳踏板的時候,我是該出左腳呢!還是右腳呢!我會不會犯規(guī)?當踩踏板的時候,我猶豫了一會兒,導致第一次跳躍失敗。
第二次還是不怎么理想,最后以2米多的成績告終。我真不知道我當時怎么回事,腦子里怎么想的。哎~我想來想去,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理,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過去了就過去了,讓他隨著風飄走吧!
反思周記 篇6幾乎每個人都在感嘆,為何時間過的這么快!在忙忙碌碌中,半個學期過去了?;厥走@段時間的工作、生活,真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望著漸漸成長的孩子們,從他們身上讓我找到一種自豪感20xx幼兒園教師反思周記20xx幼兒園教師反思周記。這半學期的幼兒園生活,使孩子們學會了許多,各方面進步也很大。我整理一下思緒,總結這段時間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聽人說幼兒園教師要具備“三心”:愛心、童心和細心。我也在平時的工作中認真的做到這“三心”,用愛心去關心每一個孩子,用孩子般的童心去和他們游戲,用細心去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變化.而我認為具有一顆愛心是一切的基矗幼兒園是個兒童的世界,而我們正生活在這色彩斑斕的兒童世界里,我要用我的愛心去滋潤一株株纖細的幼苗,培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除了有愛,我們還必須有足夠的教育教學能力,豐富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藝術。每次的教學活動我都認真對待,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更好、更快、更開心地接受教師所授的內容,我總是不斷的嘗試、探索、創(chuàng)新。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長好、學好、玩好,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以“綱要”為準則和兩位老師一起商議、討論,制訂了班級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等各類計劃
在一日活動中不僅以游戲貫穿各科教學,還積極使用肯定鼓勵等方法,使班里每個幼兒都在溫馨、歡樂的環(huán)境中身心愉快地學習、生活。
在家園互動中,我認真做好每一位家長的工作。因為我知道幼兒教育不單單是幼兒園的教育,家長們的支持和幫助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常常利用家長園地、幼兒接送時間、等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適時地和家長討論科學育兒的知識。同時,孩子們在幼兒園里遇到了什么問題,總是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家園一致共同教育。
反思周記 篇7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語教育教學理念,使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具有時代性,基礎性與選擇性;建立靈活的課程目標體系,使之對不同階段與不同地區(qū)的英語教學更具指導意義;建立多元,開放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使評價真正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規(guī)范的英語教材體系以及豐富的課程資源體系,以保障英語課程的順利實施。
因此,根據高中生認知能力發(fā)展的特點與學業(yè)發(fā)展的需求,高中英語課程應該強調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綜合語言能力運用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與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未來發(fā)展與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師正面對著一個新的課程環(huán)境,新的課程研究模式,一個要求教師角色向廣度延伸,向深度擴展的時代背景。在這個傳統(tǒng)教育方式與現(xiàn)代教育方式激烈對峙的轉型時期,交織著教師的退縮,彷徨,奮進的各種心態(tài)。課程改革的基礎是教師,沒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改革就難以成功。但像高素質的人才只能在改革之中而不能在改革之前產生一樣,課程改革所需要的高素質的教師只能在改革中造就。所以,在高中英語新課標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英語老師究竟如何去應對這種改革背景,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就成為新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zhàn),我們就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fā)展專業(yè)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fā)展的終身化意識,主要表現(xiàn)在:
首先,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廣泛的反思性教學實際上就是要求英語教師對教學不斷反思、對業(yè)務不斷提高、對自我不斷發(fā)展,以促進教師發(fā)展朝終身化方向發(fā)展。反思將強化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激勵個人成長愿望、有益于傳授主要知識和培養(yǎng)課堂技能,養(yǎng)成教師的專業(yè)氣質。以高標準進行反思性教學的教師將逐漸形成敏銳的專業(yè)判斷力,使英語教師更加專業(yè)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克服一次性學習的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使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成為教師反思和提高的機會。那么受益的學生就遠不只一堂課、一個班級。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學經驗,寫教后感,有規(guī)律地反思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還要經常分析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系,以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創(chuàng)新,把學生的需要與長期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一旦養(yǎng)成終身的自我評估習慣,教師將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發(fā)展自己,從而把專業(yè)的成長與發(fā)展和賦予課堂教學以活力當作自己的責任。
挖掘學生和當前語言教學的知識深度、開拓他們知識的內容廣度、促進學生和教師的認知發(fā)展。要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教學是一個發(fā)展的領域,所以英語教師要經常研究教學實踐,精通專業(yè)人文知識,同時還要了解英語教學的前沿問題,跟上學科的發(fā)展。通過創(chuàng)新,通過各種方式主動研究自己的教學,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領域,自覺養(yǎng)成終身研究的習慣。 新課程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yōu)橐詫W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的都是圍繞著高考這根指揮棒,目的是為了高考能夠出好成績。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陡咧杏⒄Z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養(yǎng)公民素質的重要過程,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與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yè)生就業(yè),升學與未來生存發(fā)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科技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因此,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有多重的人文與社會意義”。從這里可以看出,新課程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精神與創(chuàng)新精神為目標,共同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文檔為doc格式